禮拜天晚上,爸爸修理冷氣
站在電視櫃的上面
柔柔就爬上一張小凳子,一直抱著爸爸的小腿
從那次起,柔柔就會爬上小凳子站在上面玩比較高的東西
以前我看好多媽媽說,小朋友會自己搬凳子爬高
我看德德沒有這樣做過
我還想說,真是個乖孩子
沒想到
妹妹這麼小就會搬凳子爬高
而且還讓哥哥學習他
昨天我們去保養車子
我原本預計保養期間我們去吃個早餐,逛個便利商店應該就ok
沒想到,車子電瓶蓄電力很差要換掉,前面煞車也有個什麼東西要換
還需要40分鐘
我們那時就在捷運站旁邊
擇日不如撞日就去坐捷運
就坐文湖線
其實我也不知道要去哪~哈哈
後來妹妹有點凍為條,所以我們在大直站下車
(下車的時候德德還告訴我,我不會一直吵著要坐捷運的
如果你說我們要坐捷運回家嚕,我就會說好
PS:他真的自己說了以上這一段話......太讓我驚訝了)
本來想說要不要去找大舅媽
不過想說大舅媽在休養,而且我啥也沒帶
就晃一晃就又回捷運站
(捷運站好涼啊~)
這中間我們去買了一瓶水
我出門沒帶水壺,因為我想說很快就回來了
沒想到並不如我心裡所想的
後來我們就回到保養廠去拿車子
到了晚上,德德看到那瓶礦泉水
就一直跟我吵要喝礦泉水
可是我已經把礦泉水喝完了
我就跟他說為什麼不能用礦泉水瓶喝水
(因為那是特殊狀況才用這樣的方式喝水
現在回家了有水壺,就應該用水壺喝水)
我確定他有聽懂,連續講了兩次他都不聽,一意孤行
後來竟然......
爬小凳子去拿我們家的冷水壺
自己倒在寶特瓶裡面
剛開始有倒出來,後來就倒進去了
他很開心
跟我要吸管
我就冷冷的說,沒有,自己想辦法
他又爬上小凳子,去吸管盒子拿吸管
真是太厲害了
(其實我還滿佩服他的,平常真的是觀察入微)
我其實已經滿生氣的
水倒出來弄得到處都是
這還沒結束
後來找到寶特瓶的蓋子
就蓋著蓋子拿瓶子走來走去
但因為他還不會轉緊
所以搖晃水瓶的時候
當然水就倒得到處都是
還跟我說,媽媽,我踩水
老媽我,氣死了
擦好地後,就結束了他所有的「自作主張」行動
就是叫他去房間,處罰他
期間我一直禱告
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做
他做得好像有幾分道理,他做的這些是我還滿驚訝的
沒想到他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
但他沒有照著我說的話做,他選擇了他自己想做的去做
書上說,孩子若沒有照著父母的意思做,就應該處罰
處罰孩子的時候不能帶著怒氣
我就一直禱告、讓自己冷靜下來
媽:德德知不知道這件事是不可以做的
德:知道
媽:媽媽講了兩次,你也有聽懂,但你還是選擇照著你自己的意思做
德:恩
媽:你喜歡這樣弄?
德:喜歡
媽:媽媽告訴你應該做的,講了好幾遍,但你選擇不聽,所以要被處罰
德:恩
媽:那我打你三下。媽媽要你記得,要聽媽媽的話,不聽媽媽話的結果就是被處罰。
打完他之後,跟他抱抱,為他禱告。
沒想到,他拿著棍子,說要打我。
那阿捏?!XD
這件事我實在是不太知道這樣做對還是不對?!
因為他似乎有能力做些事情了
我怕因為我的限制而抹煞了他培養能力的機會
但是話說,水倒出來弄得到處都是真的滿危險的
滿怕他們滑倒
真是好難啊
5 則留言:
"不斷的禱告"這個處理方法....真的很棒!!
神親自賜給你智慧來教導獨一無二的寶貝!!
真麻煩啊!
真希望可以這麼麻煩
現在還在想明天一整天沒事不知道要做啥!
我是松樺
小姿~~這是我一位同事最近寫到的東西...
妳可以參考看看阿!!教養真是一門好大的學問阿~~
"同理"對方的情緒,
"鼓勵、肯定"對方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
"限制"在可以被廣泛接受的環境條件下,
最後, 記得
讓他重新"選擇"那個好的做法, 同時.... "增強"它,
拿孩子來說,
"同理"→ 我知道妳現在很想聽 "我也是",
"鼓勵"→ 你也很棒地會去先把故事書拿來告訴我,
"限制"→ 可是, "我也是" 要等晚上睡覺時才說,
"選擇"→ 那妳要先去睡午覺, 還是我先講 "小花貓", 然後我們一起睡午覺, 晚上聽 "我也
是"
"增強"→ 既然我們答應了, 如果他做到了, 那就陪他瞇一下囉, 可是.... 結果是不變的,
睡午覺,
老師常會說, 小孩子常在 "選擇" 時, 鬼打牆,
這時, 我們會把範圍縮小, 再縮小, 最後也許是.... "現在想先做功課, 還是睡完午覺再做"
另外,
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 "等"是一種方法,
但, 適時地去引導他去做出不同抉擇, 轉移注意力, 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拿孩子來說,
"等"→ 看誰撐得久, 但, 有時環境根本不能讓我們"等",
"轉移"→ 當他暫停喘氣時, 那妳先把 "我也要" 放到床邊, 回來我們先喝個多多再聽故事好
了,
老師常說, 這時就是考驗我們懂不懂孩子了, 可不可以給他想要的,
選到想要的, 水到渠成, 選不到, 那就只得再試下去了
小姿~~這是我一位同事最近寫到的東西...
妳可以參考看看阿!!教養真是一門好大的學問阿~~
"同理"對方的情緒,
"鼓勵、肯定"對方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
"限制"在可以被廣泛接受的環境條件下,
最後, 記得
讓他重新"選擇"那個好的做法, 同時.... "增強"它,
拿孩子來說,
"同理"→ 我知道妳現在很想聽 "我也是",
"鼓勵"→ 你也很棒地會去先把故事書拿來告訴我,
"限制"→ 可是, "我也是" 要等晚上睡覺時才說,
"選擇"→ 那妳要先去睡午覺, 還是我先講 "小花貓", 然後我們一起睡午覺, 晚上聽 "我也
是"
"增強"→ 既然我們答應了, 如果他做到了, 那就陪他瞇一下囉, 可是.... 結果是不變的,
睡午覺,
老師常會說, 小孩子常在 "選擇" 時, 鬼打牆,
這時, 我們會把範圍縮小, 再縮小, 最後也許是.... "現在想先做功課, 還是睡完午覺再做"
另外,
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 "等"是一種方法,
但, 適時地去引導他去做出不同抉擇, 轉移注意力, 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拿孩子來說,
"等"→ 看誰撐得久, 但, 有時環境根本不能讓我們"等",
"轉移"→ 當他暫停喘氣時, 那妳先把 "我也要" 放到床邊, 回來我們先喝個多多再聽故事好
了,
老師常說, 這時就是考驗我們懂不懂孩子了, 可不可以給他想要的,
選到想要的, 水到渠成, 選不到, 那就只得再試下去了
張貼留言